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3-21 13:10:35 晓怡
幼儿园美术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美术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美术教案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天真无邪,他们会和娃娃自言自语,会对花草说悄悄话,在他们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喜欢用动作与语言和它们交流,而动物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几天发现孩子们上厕所或洗手完喜欢聚在台阶下看蚂蚁,

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还会在一起讨论蚂蚁。这一发现说明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有了探究蚂蚁世界的欲望。有了这个良好的动机,我开始收集资料,组织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使孩子们学会简单勾画蚂蚁的形象。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蚂蚁的基本外形特征,并学会画出简单动态。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材料、操作教具、油画棒、示范用大白纸;

白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事先在黑板上画上一粒大蚕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天气晴朗,小蚂蚁丁丁准备出去玩。刚出洞口,突然丁丁发现在洞口不远的地方有一粒香喷喷的豆豆。丁丁高兴地想:这粒豆豆肯定很好吃,要是能把它带回洞里大家一起吃,那该多好啊!丁丁使劲地左推推右挪挪,可是小蚂蚁丁丁的个头实在太小了,它怎么也搬不动这粒大豆豆。“这可怎么办?要是搬不回洞里,那真是可惜啦!”“有啦!”突然,丁丁开心地跳起来,他想出了个好办法,赶紧跑回洞里叫上几个好朋友,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终于,好朋友们把大豆豆抬回了洞里,大家一起开心地美餐一顿。

(二)观看视频(两遍)

1、带问题欣赏:老师把这个故事播放出来,大家想看吗?小朋友要注意看看小蚂蚁长什么样的?

2、观看第二遍时把画面定格,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三)示范画法

1、出示操作教具,演示动态

2、示范画法

(边操作边直接将教具贴在黑板上,并同时在大白纸上示范。)

(四)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五)延伸活动:歌表演《蚂蚁搬豆》

课后反思:

本班幼儿自从学习歌曲《蚂蚁搬豆》后对蚂蚁的兴趣陡然加大,一有机会就围在台阶、墙角观察、议论着蚂蚁。《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的”。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及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也要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我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虽然有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五大领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学中它又是一个整合的关系,每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本次活动刚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视频《蚂蚁搬豆》,全班幼儿边唱边欣赏,生动的画面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快乐的情绪,兴趣十足。由于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灌输法、训练法枯燥无味,孩子们不感兴趣,效率差。我制作了皮影“蚂蚁”,通过操作各种动态,再次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幼儿一边欣赏,教师一边示范中渡过的,孩子们在积极又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得了交流,学到了本领,体验了成功。由于考虑到小班幼儿集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在观察画面语言交流和操作皮影各种动态的环节上略显仓促,如果再多请些幼儿来参与的话,相信孩子的观察会更全面,理解会更深刻。

幼儿园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画出鸟儿的外形特征。

2、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初步学习前后空间画法。

活动准备:

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1、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谁来了?师边画边引导幼儿猜猜谁来了?大圆形的是它的头,小圆形是它的眼睛,加上尖尖的嘴巴。椭圆形的是它的身体,身体上有两个翅膀,一个上一个下,加上象梯形一样的尾巴,这个动物就变出来了,看看是谁呀?”(小鸟),“小鸟也需要朋友的,看一个鸟朋友从这里飞来了,”(师再示范一个不同方向的小鸟)

2、初步学习空间画法。

师:“看这只小鸟,先画头,它的身体躲在这只鸟的后面了,怎么画呢?”请幼儿先说说再画出来。“原来碰到前面小鸟的地方,只要跳过去后再画就画出来了。

3、进一步装饰小鸟。

师:“小鸟看见小朋友穿了这么漂亮的衣服,它也吵着妈妈要穿花衣,可是鸟妈妈忙着捉虫没空,我们来给小鸟穿花衣好吗?”

师:“想一想用一些什么图案来把小鸟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幼儿自由说,根据幼儿说到的`,师随即把这些图案画在黑板上。

师:“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图案,然后密集地装饰在小鸟的身上。”

4、幼儿作画,师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画出躲在后面的小鸟和装饰时图案有规律,不凌乱。

5、互享幼儿作品。

师:“请你们找找谁画出了躲在后面的小鸟了,谁把小鸟打扮的最漂亮。”

幼儿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玩泡泡游戏的乐趣。

2、学习画圆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可以吹出泡泡的物品,粗细不同的吸管。

2、小鱼吹泡泡的画纸、作画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全班幼儿带到户外。教师扮演鱼妈妈向幼儿游去:“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来啦?”(表演小鱼吹泡泡)教师:今天小鱼要和大家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好那我们来比一比谁吹大。(告诉幼儿用吸管沾泡泡水时,在吸管上戳个小洞,泡泡水就不会吸上来。)

2、发给幼儿事先准备好的吹泡泡工具,沾上泡泡水,看看谁吹的泡泡大。“泡泡水好玩,能不能把它吸到嘴里,或弄到眼睛里呢?”提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过渡:“孩子们,听说教室里也有一条鱼宝宝在吹泡泡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好吗?”

3、引导幼儿添画泡泡。(室内)

(1)出示放大的作画图,“你们看,它吹得泡泡怎么样?”(太少了,而且也不好看)“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吹出更多的泡泡?”(引 ……此处隐藏11914个字……开始,我想到了数数。但纯粹的数数活动仅仅把石头作为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而且显得很单调。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围绕它的特征来开展活动。细细的观察石头,它具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根据石头的特征来进行排序活动,并整合了有关数学方面数数和分类的知识。

二、活动的实录与反思

(一)引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五彩石头路〉的故事,谁用石头铺路了?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帮兔姐弟铺路。”

(反思: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按数量捡石头

1)请小朋友捡两块粗糙的石头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手,就捡几块石头

3)听听敲了几下小铃,就捡几块石头

4)请你数一数,你一共捡了几块石头?

(反思:这是一个有关数量和数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

3、分类

请你把捡来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

石头放在绿筐里(反思:这个环节既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4、捡石头

1)请你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等到老师说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上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反思: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请你用你捡来的石头帮兔姐弟铺一条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路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我们学学这种方法来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

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石头路,走石头路有什么感觉?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反思: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三、教后感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案(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