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9 11:18:33 晓怡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教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

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芦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富有生活气息,饱含着老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大班幼儿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可由葫声引入,再结合天牛充分发挥想象。欣赏重点是葫芦的造型,特别是那个被挡住了一半的葫芦;枯笔画的叶子可作为幼儿学画的参照。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2

活动生成

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探索活动中,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等。

3.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动稿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此处隐藏5794个字……在活动中缺少详细的讲解。每节课都应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讲到位。令幼儿更易懂,及接受。

小百科:豆主要是指豆科植物的种子或荚果。豆类的正品有大豆、菜豆、绿豆、黄豆、蚕豆、红花菜豆、印度菜豆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1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

2、能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交谈。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活动准备:

1、幼儿多次了解过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获许多的水果、蔬菜,并知道其中的一些名称。

2、农民田间劳作场景的录像。

3、每位幼儿带1-2个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丰收的季节”展览。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2、你们喜欢秋天吗?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对秋天的认识)。

二、引导发现

1、观看农民田间劳作场景的录像。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谈话,拓展话题。

“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结: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2、秋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你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引导幼儿在别人谈话过程中,积极参与谈话和补充谈话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幼儿知道秋天是各种植物收获的季节。)

三、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交谈,学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的名称、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交谈,提醒幼儿围绕话题轻声谈话,不影响别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14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与情节, 理解图片内容,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生动地述故事。

2、体验排图讲述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挂图4幅;小图片、展示板各4套,透明胶座4个。

2、词卡:摧毁、孤独无助、照顾、倾盆大雨、捉迷藏、幸福快乐等。

3、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利用森林故事爷爷引题。

教师扮演森林故事爷爷,同幼儿说话:“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故事爷爷,我老了,你们谁想当森林里的故事大王呢?爷爷这里有几张图片,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附图片内容:

(1) 出示一幅挂图,大象发现地上有一窝小鸟在哭泣。

(2)出示第二幅,大象发现一棵被砍伐的树桩上有一只死去的鸟。

(3)出示第三幅:大象把小鸟们藏在它的大耳朵下面躲雨。

(4)出示第四幅图,大象把小鸟的窝顶在鼻尖上。

(5)出示第五幅图,大象与小鸟们在玩。

2、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请小朋友为这5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到教师这领取一份故事图片、一块展板和一个透明胶座,然后幼儿跟着自己的小组长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自由排图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并运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

3、分享交流。

先请各小组回来,小组之间先交流3分钟。

再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出示他们的展板,并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把每组的故事用录音带录下来。

4、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展示自己的排图顺序,并用完整的语言、生动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并请幼儿认识它们。

通过以上总结,帮助幼儿理解怎样用连接词串连起故事情节,使表述更完整、更顺畅,以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

5、开拓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语言经验。(有时间的话就可以进行,也可以下一次活动再进行。)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新认识的词汇讲一句完整的话或者是较完整的一段话,每个词汇一句话或是几个词汇串连成一段话。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具: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1.教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

听清楚老师怎么说的了吗?

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的也来说一说。

2.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二、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三、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教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5.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1)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2)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3)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

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4)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5.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