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故事 > 寓言故事

中国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4-05-14 22:30:35 晓怡
中国的寓言故事

中国的寓言故事

中国的寓言故事1

寓言是智慧的花朵,它的花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它的花蜜是蕴含在故事的道理。

最近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则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是《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欢。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凡是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出发,但最后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校人烹鱼》告诉我为人处事一定要诚实。《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学什么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屠龙之技》让我知道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的寓言故事2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中国的寓言故事3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并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内外赴来朝圣。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坐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拴在一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去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盲目顶礼膜拜的做法,既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中国的寓言故事4

牛鼻子上的绳

下了一场大雪,满山遍野,一片白茫茫。牛没有地方去找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你能给我点吃的吗?”牛问狗。

狗摇摇尾巴,说:“你去向猪要吧,他吃得可肥啦!”

牛找到猪。猪告诉它:“我吃得东西都是人给的,你去向人要吧。”

人听了牛的来意,热情地拿出一捆干草和一根绳子,对牛说:“你必须先用绳把鼻子穿起来,才能吃干草。”

牛照人的吩咐做了。它吃饱后,刚要告辞,但鼻子已被人牵住,只得服服贴贴地听人指挥。

因此,牛常常哞哞叫。大概在告诫它的同类:“当心,当心鼻子上绳!”

牛的悲剧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因为社会上的某些人为了“一捆干草”之类的蝇头小利,出卖自己,被穿上鼻子,受制于人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牛的悲剧正是某些人的悲剧。

四兄弟种树

四兄弟在后花园移植了一株罕见的黑牡丹树,他们视之为珍宝,决定由四兄弟共同管理,每人轮流一天。为了能使黑牡丹树更地好成长早些开花,四兄弟都殷勤看护尽职尽责。

首先由老大看管。他整日里围着黑牡丹树团团转,一遍又一遍地为黑牡丹树松土锄草拣去杂物,工作细致极了,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

第二天轮到老二,他一见提出了异议:“哪有这样松土锄草的,不小心把根部锄坏咋办?再说了,这几天高温闷热,气候干燥水份蒸发快,应多浇水才对呀。”说罢忙去挑来水把黑牡丹树给灌了个够呛。

第三天刚破晓老三就出现在后花园,见到老二给树灌水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唉呀呀,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哪有光浇水树能长大的道理?应当多上肥料才正确嘛。”话一落音就急匆匆地挑来一担农家肥一古脑儿给全施了下去。 ……此处隐藏4700个字……,渐渐缩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鸽子气愤地斥责雌鸽子说:“别吃了!当初采集果子的时候是多么辛勤劳苦,现在你独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觉得受了委屈,就分辩说:“我根本没有独自大吃,是果子自己减少了。”

雄鸽不信,又气又恨地说:“不是你独自大吃,那果子为什么会自己变少呢?”说完,便用嘴把雌鸽啄死了。

又过了些日子,天降大雨,干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润,膨胀起来,又同原来一样,装了满满的一巢。

雄鸽这才恍然大悟。它悔恨地责怪自己:“果子一点儿也没少,是我错误地把它杀死了。”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并呼唤雌鸽,“我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啊!”

不可只见到表面现象,就主观武断地出口伤人,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不会犯错误。

眼盲心明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

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

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中国的寓言故事10   【1】取名不当

从前,在乡下,大人给小孩取名字时一般对男孩起名“大黑”、“二黑”、“冬苟”等等,对女孩一般起名“春花”、“春桃”、“腊梅”等等。这样,往往有许多名字相同,这种情况不少见。

乡间有一位做父亲的,要给他的两个儿子起名字,又想不与别人的名字相同,叫什么呢?想来想去,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殴”(打人的意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儿子也长大了,都长成“小后生”了。真是人生祸福难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有一天,大儿子“盗”要到外地去办事,人已经走出了家门,走到大路上了。老大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嘱咐大儿子一声,要把他喊回来,就在后边一面追赶着,一面大声喊:“盗!盗!”

事也凑巧,说巧真是巧,巧得不得了!

恰巧本地官吏巡查要从这大道经过,还要走两里路才向右转弯,走上向东的大路打道回府。轿子正颤颤悠悠地向这边抬过来,他在轿子里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正想闭目养神打瞌睡。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叫“盗!盗!”一下子惊醒了,瞌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叫跑了。这官吏轻轻拉起轿帘朝叫喊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年轻后生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走着,后面有个老大爷向这后生边追赶边大声叫“盗!盗!”

这还了得!太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还敢行盗窃之事,竟然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偷盗老头的财物,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于是官吏拉开半边轿门的帘子对身边的护兵下令:“你们快上去把那个正匆匆走着的后生给我抓起来!他是强盗。”

  【2】造父学车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3】 渔夫织网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得到鱼,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网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一定还要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撤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得笑出了声。

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中国的寓言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